1942年8月13日下午,清河县交通员林三有照例来到小清河金家渡口据点附近的茶铺。这家茶铺位于渡口南侧,是当地百姓常去的歇脚处。林三有选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,点了一壶清茶,看似悠闲地品着,实则时刻留意着茶铺门口的动静。 按照惯例无锡恒鑫配资,不到一盏茶的工夫无锡恒鑫配资,就会有人来和他接头。这个联络人是由金家据点伪军中队长周有安派来的。几个月前,经过我方敌工人员的争取,周有安已经转变立场,不仅不再与我方为敌,还暗中派遣心腹定期传递日军扫荡计划和兵力部署等重要情报。 但那天的情况却不同寻常。林三有喝完三壶茶,茶铺里的客人换了好几拨,却始终没等到接头人。他敏锐地意识到情况有变,立即结账离开,当晚就将这个异常情况向组织作了汇报。 经过调查,组织很快查明了原因。原来据点里新来了一个叫傅保安的日伪特务,专门负责监视伪军动向。周有安担心暴露私通八路的行为无锡恒鑫配资,不得不暂时中断了与我们的联系。
金家口据点是连接清河军区和鲁中军区的重要通道,位于博兴、广饶两县交界处。这条交通线对我方干部往来和物资运输至关重要。为确保通道安全,清河地委经过研究,决定尽快除掉傅保安这个隐患。 这个艰巨的任务最终交给了博兴公安队队长韩干。接到任务后,韩干立即意识到一个棘手的问题:他们谁都没见过傅保安,连目标长什么样都不知道,怎么执行任务? 公安局长霍英了解到,傅保安行踪诡秘,居无定所,很难掌握其动向。不过有个重要线索:傅保安在沙窠村有个相好,经常去那里过夜。但沙窠村驻扎着日军一个小队,要在敌人眼皮底下行动风险很大。 霍英建议韩干去找店子村村长刘文增帮忙。虽然刘文增表面上是日伪任命的村长,经常对日军点头哈腰,实际上却是白皮红心,一直暗中支持抗日工作。 当晚,韩干带着公安队一班班长唐增祥秘密来到店子村。见到刘文增后,韩干直说来意。巧的是,刘文增确实认识傅保安,曾在邻村见过几次。三人连夜制定计划,决定第二天趁店子村赶集时行动:由刘文增在集市上寻找傅保安,发现目标后发出暗号,韩干和唐增祥负责执行任务。 第二天上午,店子村集市热闹非凡。狭窄的街道挤满了商贩和赶集的村民,叫卖声、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。韩干和唐增祥扮作卖绿豆的小贩,蹲在集市一角,眼睛却时刻盯着在人群中穿梭的刘文增。 刘文增在集市上来回转悠,眼看快到中午还没发现目标,心里开始着急。就在这时,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他视线中——正是傅保安!他带着传令兵来买鱼,准备去相好家炖鱼汤。 刘文增立即上前搭话:傅队长,买鱼请客吗?要不也算我一份?说着掏出两元联合币替傅保安付了鱼钱,同时背着手向韩干他们发出暗号。傅保安以为刘文增在巴结他,挑了两条大鱼就准备离开。 就在傅保安转身的瞬间,韩干和唐增祥立即起身,穿过拥挤的人群向他靠近。刘文增趁机离开现场,刚走出集市就听到两声枪响,集市顿时大乱。他立即跑到沙窠村日军据点,向小队长长川岛报告傅保安被杀的消息。 等日军赶到时,集市早已空无一人,只剩下傅保安和传令兵的尸体。日军搜查无果,只能胡乱放了几枪撤回据点。傅保安被除后,周有安很快恢复了与我方的联系,金家渡口这条重要交通线重新畅通。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,无数像韩干、刘文增这样的无名英雄,在黑暗中默默奋斗,为革命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。他们的故事或许鲜为人知,但正是这些普通人的勇敢与智慧,共同谱写了抗日战争的壮丽篇章。 发布于:天津市配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